《微生物技术》是2020年安徽省线上课程(原MOOC)、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示范课、安徽省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2年安徽省职业学校在线专业精品课程,2023年度入选全国高职院校农林牧渔大类优秀课程思政案例。本课程遵循“人才培养对接行业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的原则,围绕“利用有益微生物、控制有害微生物”为主线,重构为8个模块27个项目。全程凸显“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乐于实践、见于成效”学习态度,深化“创新、规范、责任、劳动”职业意识,达到“探索求知、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科技兴农”职业境界。
本课程是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等涉农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程介绍微生物的形态和构造、微生物的营养和代谢、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微生物的分离鉴定与保藏、微生物的污染与控制、食品中微生物检测与安全评估,以及微生物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微生物独特的结构特点、及其在整个生物界中的分类地位和对人类生产实践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熟练掌握微生物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实操技能。本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安排实验教学,以完成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目标,打造螺旋递进教学课堂完成“微生物技术”主线教学任务(菌从哪里来—菌属于哪种—菌活力保持—菌有什么用)。培养学生探索创新、团队合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职业关键能力。
培养“懂原理、明流程、会操作、能应用”,具有绿色理念、赋能乡村振兴的新农人。
知识目标:掌握微生物的种类、形态特征、营养与代谢;掌握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保藏,掌握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
能力目标:会进行常见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能准确鉴定微生物;能利用有益微生物;会对食品微生物进行检测。
素质目标:培养质量安全意识、精益求精的科学素养、“探索求知、追求真理、资源保护、科技兴农”的职业境界,增强服务乡村振兴使命感
前修课程《农业化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微观生物,具有一定的实验室操作能力。如果没有学过相关课程,那么,没有关系,您的知识储备和人生经验,对于这门课来说,都是厚实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您会自然代入生活和工作中有关微生物发挥的作用,它们都有助于您获得愉悦的《微生物技术》学习体验。
0.0 |
共 0 条评价 |
本次开课
查看全部
|
微生物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微生物技术课程教学团队
摘 要:以“虫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应用——以金蝉花为例”探讨微生物技术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 切 实提升了教学质量,增加了学生的职业认同、内化了职业精神并将积极践行职业使命。
关键词:微生物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微生物技术》是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已开设19年的农林类专业群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授课对象为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园艺技术专业一年级学生。本门课程介绍微生物学基础知识、研究微生物与农业及农业生产关系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实习实训,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并利用掌握的知识、方法、技术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相关问题,以满足农业生产一线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以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努力使得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一、岗课赛证融通
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微生物技术课程标准,对接植物检疫员和农产品检验员工作岗位,结合粮农食品安全评价职业技能等级和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测定职业技能大赛要求,将本课程整合为45学时。本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突出以能力为本位,落实岗课赛证融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理实一体相结合进行教学。本案例来源于课程的项目五“虫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应用——以金蝉花为例”。
二、“课程思政”总体设计
践行新时代新农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大国三农“情怀,基于教学项目构建“四种态度、四种意识、四种境界”的三层递进课程思政维度。教学内容,紧扣“以菌治虫”为主线,融通分离培养、菌种鉴定、合理保藏、防治应用的任务流程,凸显“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乐于实践、见于成效”的四种学习态度,增加职业认同;教学过程,以“微生物菌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成功案例,启发学生思维,深度探究,以知促行,深化“创新、规范、责任、劳动”的四种职业意识,内化职业精神;技能实践,以师徒组成学习小组,结合产学研项目,达到“探索求知、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科技兴农”的四种职业境界,践行职业使命。
图1 课程思政贯穿图
分析微生物课程特点,找准思政融入点,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并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做好教学效果评价。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深入挖掘实验中课程思政元素(见表1)。本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包括:实验室安全意识、规范实验操作、严谨治学、敢于批判、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思想、探索未知和追求真理等。“微生物技术”授课对象为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一年级同学,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建立期,教学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课程思政元素浸润于专业知识中,使学生在学习微生物技术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塑造三观,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以“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为己任,扎根基层服务三农,成为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技术技能人才。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润物无声盐溶于水的形式,实现微生物技术课程思政教学目标。(1)在深刻理解微生物演化和适应规律的基础上,接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使用辩证唯物主义思维和科学严谨的态度分析和解决问题。(2)在了解生命进化、结构、功能的复杂性和统一性基础上,认识生命之美,树立对生命的敬畏、尊重和关怀。(3)在掌握基本的中国微生物资源和科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热爱祖国河山,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科学研究产生兴趣和渴望。(4)在系统学习微生物和生态环境相互依赖的基础上,理解生物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统一性和必要性,构建生物一自然一社会的和谐统一理念认同生态文明建设,并建立愿意为之奋斗的意愿。(5)规范实验操作,树立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
表1 微生物技术实验思政内容
实验内容 | 思政教育元素 | 思政教育目标 | 落实五育并举 |
玻璃器皿的洗涤、包扎和灭菌 | 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 实验室安全意识;规范实验操作 | 劳育、德育、智育 |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 巴斯德建立杀菌技术、科赫分离培养技术 | 探索未知、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敢于批判;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思想 | 劳育、德育、智育 |
微生物的接种与培养、 微生物绘画 | 无菌操作之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钟南山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传播 | 职业素养;体育锻炼 | 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美育 |
蝉花真菌分离
| 绿色防控 | 科学研究到实际应用;合理膳食加强锻炼 | 劳育、智育、体育 |
微生物菌种保藏 | 生物安全 | 爱国守法,生态平衡 | 德育、劳育、智育 |
蝉拟青霉孢子浓度测定 | 科学严谨实验态度、精益求精 | 学科交叉融合;敬畏生命 | 劳育、智育、美育 |
三、“课程思政”教学实施与实效
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教学中及时更新最新版的国标和行业标准,并对其进行了列表比较分析,这种对比学习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掌握国家标准的检测方法,同时还能增加学生对行业企业的认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微生物检测部分深化“岗课赛证融通”,有机融入1+X粮农食品安全评价考证内容,提高学生考证通过率,中级证书通95%以上。以项目为教学单元,以任务为教学模块,通过合理整合把技能大赛项目相关知识和技能分解到各个项目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中,实现教赛一体,赛教互促的良性循环。引入“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测定”项目竞赛内容,完成《微生物技术》“病毒”章节内容的更新,另外在病毒讲授部分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特点及检疫,叮嘱学生做好防疫防护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思政育人案例,展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挖掘中药瑰宝防控新型冠状病毒。
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进行项目化教学,注意加强互动环节设计,融入问题引导、情境创设,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整个项目以“懂原理→明流程→会操作→有产出→评真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导向,完成连续的工作任务。实践教学中,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训,提高操作技能。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下,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停课不停学”文件精神,利用e会学和学习通等平台开展教学工作,推进基于项目和任务化的教学改革。“后疫情阶段”探索基于学习通和智慧职教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微生物技术课程中将微生物学课程的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在线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优势互补,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突破教学的时空限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组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混合教学有效实施在于选择合适的线上教学平台、整合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计与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将课前、课中和课后有机衔接起来形成良性闭环。首先,成立植物保护与检疫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讨小组,聘请思政名师担任首席专家,通过培训、讲座研讨、公开示范等系列活动,打造一只政治站位高、课程思政意识强、职业素质高,课程思政能力突出的教师队伍。其次,总结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经验,学习借鉴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聘请思政名师指导完善如何有效探索微生物技术课程思政有机融入的策略和路径。
四、总结
基于本次教学项目,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本位,让学生通过实践实现以菌(微观)治虫(宏观)。在实践中将课程思政元素无声呈现于课堂,育学生于无形,实现专业实践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全面提高,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农业科技的意愿和兴趣。同时,探索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联动,将显性教育和隐形思政育人相联合,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知农爱农的技术技能人才。
邮箱:ahmooc@ustc.edu.cn
电话:0551-63607943、66197609
客服QQ:3224114574、3265176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