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构成基础》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构成要素、构成方法的教学以及对结构的基础分析和形态运动规律的综合研究,学生掌握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运用构成方法,创造生动的静力构造体,独创性和造型构思不断提升。
三维构成基础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构成要素、构成方法的教学以及对力学的分析和形态运动规律的综合研究,使学生掌握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运用构成方法,创造生动的静力构造体,启发学生的独创性和拓展他们的造型构思。三维构成基础课程,主要以立体构成相关的知识为主,研究三维形态的基本构成法则及其构成要素,如体积、空间、结构、材料等在不同形态构成中的规律与可能性,培养学生对三维构成基本形态要素中的点、线、面、体积、空间以及材质的宏观与微观的综合分析能力,并增强学生对这些要素的组织结构、形式法则、空间形态塑造规律与表达能力的理解与把握。最终通过三维造型基础的课题实践,使学生在形式法则的应用上,以及体积、空间、结构、材料等的把握上得心应手。
课程目标对学生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1. 逐步掌握设计学的学习方法,设计的观察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赏析并理解大学设计类书籍并能产生自己的心得体会,能够判断三维构成设计作品的优劣并能良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课程目标2. 能够运用三维构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通过排列、拼接、组合相应材料等方式,进行三维空间的设计表现,并能根据命题要求,做出具备情感表现力的构成作品。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我们的课程主要由三维构成的概念、三维构成的起源与发展、三维构成设计的要素、点材构成、线材构成、面材构成、块材构成、三维构成的形式法则和造型感觉、三维构成的课题训练、优秀三维构成作品赏析这十个部分组成,因此课程的基本的教学内容概括为如下三点,首先是讲解了三维构成设计的概念、研究范围、构成目的、起源发展,接着是介绍三维构成设计的要素以及点材构成、线材构成、面材构成、块材构成、三维构成的形式法则和造型感觉,最后是关于运用三维构成设计完成三维构成的课题训练、优秀三维构成作品赏析,如上所述,我们的课程内容主要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内容铺展。
首先是三维构成设计,在这部分中呢,我们会给大家介绍什么是三维构成设计,如何运用三维构成设计,并通过典型案例,详细的向你讲解三维构成设计的概念,其次,给大家介绍一些三维构成设计的优秀作品,通过他们的实践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在案例教学中,还针对优秀设计师的三维构成设计作品进行分享,通过案例来让大家初步了解三维构成设计的基本概念,帮助大家后期更好的学习与理解三维构成设计。
在课程考核部分呢,我们的考核分为三点,首先是讨论部分大概占40%的分数,在这部分中呢,我们将发布不少于30个讨论题,以考核你们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你们可以在线解答,我们会将高质量的原帖和回帖数量作为评分的主要依据,第二点是实验和作业部分,这部分大概占30%的分数,整个课程当中,我们大概有25次实验与作业,通常我们会选择课后小练习的模式,主要目的是考核你们的对于知识点掌握情况,巩固你们的知识,第三部分是课程考核占30%的分数,可以理解为课程结束时的考试环节。这部分会以综合大作业形式考核你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的能力,评分标准为期末考核作业成绩100分;
考核作业成绩按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综合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内容为综合设计。其中-优秀:尺寸符合要求,材料种类新颖,内容丰富,寓意美好,富有美感。良好:尺寸符合要求,材料种类新颖,寓意良好,较富有美感。及格:尺寸基本符号要求,材料种类合格,完成情况良好。不及格:尺寸不合格、材料种类不够,作品无美感,寓意不良,完成度差。值得一提的是课程考核成绩60分以上的为合格,85分以上为优秀,希望大家在本次课程中能够积极参与,学有所得。
此外我们推荐大家在课外阅读一些课程相关的部分优秀作品、或者书籍、论文,这里举了几个典型的代表性著作比如:
三大构成系列教材,(色彩+平面+立体+光迹 共4册)(朝仓直巳经典之作,《世界现代设计史》作者王受之推荐),属于朝仓直巳先生对“三大构成”设计理论中“立体构成”部分的总结,集中对形、色、结构等立体构成的诸多元素进行探讨和实践。本书从立体构成的意义和目的、要素和材料的立体构成、结构、运动与错视、技法的开拓等几个方面部分进行阐述。书中所选案例来自艺术名作和学生作品,举例丰富,分析详细。本书强调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及中等专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教材,也可供广大艺术设计工作者和艺术设计爱好者参考。...
4.3 |
共 4 条评价 |
本次开课
查看全部
|
![]() |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
邮箱:ahmooc@ustc.edu.cn
电话:0551-63607943、66197609
客服QQ:3224114574、3265176516